高血脂患者的饮食革命,怎么做到“质”变?
高脂血症有多坏?全是隐形威胁!
作者: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李佳容
血脂异常又称高脂血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高血脂,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长期血脂异常状态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提到,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高达35.6%。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与2015年全国调查的血脂异常患病率相比,还在不断上升。
想象你的血液是条清澈的小溪,现代生活却不断往里"加料"。久坐少动、外卖依赖的“懒系生活”都是罪魁祸首:外卖漂浮的油花,奶茶中好几泵的糖浆和奶油,再加上运动量大大减少,让这条本该流动的清溪变成死水潭,失去流动性并不断积累油脂,变成如同满是油垢的厨房下水管。当体检单上血脂指标亮起红灯,都是身体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抗议。
“质”变,和高脂血症说再见
大家都知道血脂有异常,一定要控制油脂的摄入量,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会忽略,那就是脂肪种类的选择。脂肪也分好脂肪和坏脂肪,也就是说脂肪的质量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脂肪的"质"重于"量"。那我们如何做到“质”变呢?
技巧一:优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是我们身体的血管“清道夫”。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和烹调用油的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
1.优质蛋白类食物:
鱼类:三文鱼、沙丁鱼、鲭鱼等
坚果:核桃、杏仁、腰果等
2.烹调用油:
凉拌或低温烹调:初榨橄榄油、亚麻籽油、芝麻油等
炒菜等高温烹调:精炼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
技巧二:减少饱和脂肪,警惕隐形脂肪。很多人为了控制血脂平时做饭都不敢放油,甚至吃起了水煮肉和菜,但是却忽略了“看不见的脂肪”。这些可能才是你血脂异常的罪魁祸首
1.动物类:肥肉、五花肉、排骨、鸡皮/鸭皮等动物皮、肥肠等部分内脏
2.油脂类:猪油、牛油、黄油、奶油、椰子油、棕榈油
3.加工腌制类:火锅丸子、午餐肉、培根、腊肉香肠、火腿等
4.调料:蛋黄酱、沙拉酱、千岛酱、芝士酱、花生酱/芝麻酱等
5.零食:薯片、千层酥、曲奇饼干、奶油蛋糕、锅巴、风味坚果、蛋挞、牛肉干、辣条、雪糕等
6.饮料:奶茶、速溶咖啡、花式咖啡、花生乳等
7.速食:方便面、手抓饼、方便薯条、速食披萨等
技巧三:食物替代法则。如果你一时无法改变目前一些饮食习惯,那选择一些代替的食物做个过渡也不错。
1.低脂蛋白:如果你无法接受鸡胸肉,去皮的鸡腿肉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有瘦牛肉、水产等等。以水浸金枪鱼、虾仁等海鲜替代加工肉肠、培根。
2.天然调料:用蒜蓉、柠檬汁、香草粉替代沙拉酱、辣椒油等高脂酱料
3.速食:非油炸方便面、低脂鸡肉蒸饺等
4.零食:即食鹰嘴豆、板栗仁、全麦面包、黑巧(可可含量≥85%)、低脂肉干
5.饮料:自制柠檬水、绿豆水、无糖豆奶等
这场饮食革命不是短期的激进改变,而是逐步调整和改善。食物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记住:每一口食物都是对未来的投资,今天的饮食选择决定了明天的血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