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期间如何应对焦虑和情绪波动?

2025-08-06 12:27:33       3234次阅读

放疗期间如何应对焦虑和情绪波动

引言

放疗作为实体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治愈或长期控制疾病的希望。然而,许多患者在接受放疗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和情绪波动。不仅身体的不适和副作用让人困扰,对于未知治疗结果的担忧,更易引发情绪困扰。如何科学地识别并应对这些心理变化,成为每位放疗患者及其家属需要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以具体生活场景切入,结合心理学和医学的最新进展,为放疗患者提供实用的应对焦虑和情绪波动的方法。

一、认识焦虑和情绪波动

放疗期间,患者面临的不仅是疾病本身,还有持续的身心压力。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担心、烦躁、睡眠障碍等;情绪波动则可表现为易怒、悲伤、情绪敏感等。身体上的疲劳、皮肤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常常加剧心理负担。而外界对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种种传言,也容易加深患者的无助感。这些反应其实是人类面对重大危机时的自然反应,不必自责,但需要积极应对。

二、创新方式一:心理“自画像”——自我觉察的练习

在放疗过程中,每个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恐惧都有所不同。一个简单、自主的方法是定期绘制“心理自画像”。患者可以用一本日记,每天记录下自己的主要情绪变化和感受,甚至用简单的图画、符号来表达。定期回看这些记录,有助于发现情绪波动的规律和诱因。例如,有些情绪波动是身体副作用明显时加重,有些则与特定就诊、化验结果有关。通过这个“自我扫描”,患者能更好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提前预判下一步情绪变化,更有针对性地调整作息和生活方式。

三、创新方式二:科学“喘息法”——呼吸调节与身体放松

科学研究表明,焦虑和压力常常伴随呼吸变浅变快。放疗患者可通过深呼吸练习,有效缓解焦虑。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时刻,闭目端坐,深吸一口气,慢慢数到五,然后缓慢吐气,同样数到五。每天坚持十分钟,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使心跳减慢、心情平稳。配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如轮流绷紧和放松双手、臂部及面部肌肉),不仅缓解身体紧张,还能心理“松绑”。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尝试结合轻柔的音乐,创造放松的氛围。

四、创新方式三:合理社交——搭建支持网络

面对放疗,患者不应独自承受心理压力。主动寻求家人、朋友或同仁的陪伴与支持,能够极大缓解孤独与无助。许多医院或患者团体设有“抗癌互助会”或线上交流平台,患者可以参与分享会,听取他人抗癌经历以及情绪应对策略,互相倾诉、互相鼓励。对于不便参加线下活动的患者,还可以选择网络支持小组,通过聊天、视频等方式,实时获得理解与建议。同样重要的是,家属需学习科学沟通技巧,避免“强行劝慰”或忽略患者真实情感,而应多倾听、多陪伴、以温和话语给予力量。

五、创新方式四:专业心理干预——求助心理医生的时机

当情绪困扰超过自身调节能力时,及时求助专业心理医生尤为重要。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科学手段,可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思维,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部分患者在长期焦虑、失眠或抑郁下,可能需短期药物辅助治疗,应在肿瘤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双重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越来越多的肿瘤医院已引入心理健康管理团队,为放疗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评估和个体化方案。

六、创新方式五:主动生活管理——兴趣驱动与目标激励

保持适度的日常活动和爱好,是情绪自我调节的重要途径。患者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安排轻度散步、绘画、写作、聆听音乐、读书、下棋等丰富多样的兴趣活动,将注意力从对疾病的担忧中转移出来。设定“小目标”,比如完成一本书、参与一次线上讲座或做一次喜欢的菜肴,在实现目标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长期坚持,不仅丰富了生活体验,也对大脑产生积极刺激,有利于形成更为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

结语

放疗虽是物理治疗,但它带来的心理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将情绪管理纳入日常抗癌“工具箱”,通过自我觉察、呼吸放松、合理社交、专业干预和兴趣激励等多元策略,能够有效减轻焦虑和情绪波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希望每一位放疗患者都能以科学、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收获身心双重的健康成长。

关勇 天津市肿瘤医院

下一篇免疫在胃癌中的应用
上一篇肠癌的早期症状及预防手段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