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肺癌不再是吸烟者的专利,非吸烟人群也面临着肺癌的威胁。2025年3月,38岁的李女士被确诊患有肺腺癌,尽管她的生活轨迹健康规律,无烟酒史,每周健身3次,饮食清淡。然而,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据《国家癌症中心2025年度报告》显示,我国非吸烟者肺癌发病率较2015年增长了217%,其中女性占比高达68%。这背后的隐匿元凶,正是PM0.1超细颗粒和慢性炎症风暴。
PM0.1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0.1微米的颗粒物,它们体积微小,却能深入肺部,甚至穿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PM0.1超细颗粒物的来源多样,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取暖等。它们携带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这些物质具有致癌性,长期吸入可诱发肺癌。
与此同时,慢性炎症也是肺癌发生的重要推手。长期暴露于PM0.1超细颗粒物,可引起肺部的慢性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此外,慢性炎症还可引起DNA损伤和基因突变,进一步增加肺癌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易感性也在肺癌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部分人群由于基因变异,对PM0.1超细颗粒物和慢性炎症的敏感性更高,从而更易发生肺癌。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应加强防护措施,减少PM0.1超细颗粒物的暴露。
面对PM0.1超细颗粒物和慢性炎症的双重威胁,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肺癌的发生。首先,应减少PM0.1超细颗粒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其次,应加强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减少室内PM0.1超细颗粒物的浓度。此外,还应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减少慢性炎症的发生。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及早发现和治疗。
总之,PM0.1超细颗粒物和慢性炎症是肺癌发生的隐匿元凶,非吸烟人群也难逃其害。我们应提高警惕,采取综合措施,减少PM0.1超细颗粒物的暴露,预防肺癌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无烟之殇,拥抱健康生活。
需要强调的是,肺癌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环保力度,严格限制PM0.1超细颗粒物的排放;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减少个人生活中的污染排放。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PM0.1超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减少肺癌的发病率。
此外,对于已经确诊的肺癌患者,应积极接受规范化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生活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可以通过姑息治疗、舒缓治疗等手段,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肺癌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环保措施,改善空气质量,才能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病率,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抗击肺癌,共创美好未来。
史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