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代表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新增的肠癌患者数以百万计,死亡人数亦高达数十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肠癌风险的评估和早期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三多两痛”的症状入手,探讨肠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三多”症状指的是排便次数增多、放屁次数增多和便血情况增多。正常成年人的排便次数一般为1-2次/天,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伴有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应高度警惕肠癌的可能。肠癌患者的肠道蠕动功能往往发生异常,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其次,肠癌患者往往伴有肠道菌群失调,这会导致肠道内气体增多,表现为放屁次数增多。若放屁频繁且气味异常,可能是肠道发生癌变的信号。最后,便血是肠癌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所致而忽视。与痔疮的鲜红色便血不同,肠癌引起的便血多呈暗红色,应引起足够重视。
“两痛”则是指腹痛和肛门痛。肠癌引起的腹痛多发生在中下腹部,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的按压痛。这是因为肿瘤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刺激肠道神经末梢所致。而当肿瘤生长在肛门附近时,患者可能感到肛门部位的疼痛。这些症状虽然不一定都是肠癌的征兆,但一旦出现,都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
除了“三多两痛”,肠癌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症状,如体重下降、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以及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肠癌已经进展到中晚期。因此,对于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长期便秘或腹泻者,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实现肠癌的早诊早治。
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长期便秘或腹泻,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会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因此,预防肠癌,需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合理膳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定期体检,尤其是对高危人群进行肠镜筛查,是预防肠癌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排便习惯的改变和放屁异常可能是肠癌的早期信号。一旦出现“三多两痛”的症状,患者应及时进行肠癌筛查。目前,肠癌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的话,治愈率可达9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长期便秘或腹泻者,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实现肠癌的早诊早治。让我们一起关注肠道健康,远离肠癌的威胁。
为了进一步了解肠癌,需要强调的是,肠癌的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蔽,容易被忽视。因此,提高公众对肠癌早期症状的认识和警觉性至关重要。同时,对于高危人群来说,除了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外,还应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还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此外,肠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肠癌早期症状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肠癌筛查项目的投入,推广肠癌筛查,尤其是对高危人群的筛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肠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肠癌的死亡率,保护人民的健康。
总之,肠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肠镜筛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肠道健康,远离肠癌的威胁。
魏晓为
南京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