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侵犯骨髓并产生大量克隆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该疾病以骨痛、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血常规检查作为一种简单、快捷、经济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血常规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
1.1 贫血的诊断 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之一,约60%-80%的患者发病时伴有贫血。血常规检查可以快速发现贫血,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贫血的类型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部分患者可为大细胞性贫血或低色素性贫血。
1.2 感染的监测 多发性骨髓患者瘤由于免疫球蛋白减少,容易发生细菌、病毒等感染,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有助于感染的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提示细菌感染风险增加,而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
1.3 高钙血症的识别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骨质破坏,常伴有高钙血症。血常规检查中的血钙升高水平有助于高钙血症的早期识别,及时采取降钙治疗。
2. 血常规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
2.1 化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估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血常规检查可以为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贫血程度较重的患者可选择对骨髓抑制较轻的化疗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血常规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化疗疗效,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恢复情况可作为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2.2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评估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血常规检查是评估患者移植适应证的重要指标。严重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移植风险增加,需在移植前进行充分评估。
2.3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可引起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血常规检查有助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 血常规检查在性多发骨髓瘤病情监测中的应用
3.1 病情变化的监测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血常规检查有助于病情变化的动态监测。贫血的加重、白细胞或血小板的异常波动提示病情进展或复发,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2 并发症的识别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并发症的早期识别。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升高提示感染风险,而血小板减少则提示出血风险增加。
3.3 生存预后评估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与贫血程度密切相关。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水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的患者预后较差,需加强治疗和支持治疗。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简单、快捷、经济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病情评估,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重视血常规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朱焕玲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