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肺癌病例的85%。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RET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深入探讨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原理及其治疗策略。
RET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
RET基因编码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生长调控。RET基因突变包括基因融合和点突变两种形式,其中基因融合是NSCLC中常见的驱动基因变异之一。RET基因融合导致RET蛋白持续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RET突变患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 年轻患者比例较高,中位年龄约50-60岁。 2. 女性患者比例较高,约占60%。 3. 吸烟史患者比例较低,约20-30%。 4. 肺腺癌比例较高,约占80-90%。 5. 脑转移发生率较高,约10-20%。
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针对RET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如塞尔帕替尼和普拉替尼,可有效抑制RET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免疫治疗:尽管RET突变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响应率相对较低,但部分患者仍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未来可探索联合靶向治疗的策略,以提高疗效。
化疗:对于靶向治疗耐药的患者,可考虑含铂双药化疗。但需权衡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局部治疗:对于部分早期RET突变NSCLC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
针刺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针刺治疗,即针灸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缓解肿瘤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等有关。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针刺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与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
总结
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种特殊亚型,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有别于其他类型的NSCLC。针对RET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可辅以免疫治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策略。针刺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未来需进一步探索RET突变NSCLC的分子机制,以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王国伟
四会万隆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