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在发达国家居首位。该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R/M EC)患者的预后尤为不良,中位总生存期不到3年。传统的卡铂联合紫杉醇化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希望。
免疫疗法的科学基础
免疫疗法主要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进展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状态密切相关。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Treg)和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它们可以通过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此外,子宫内膜癌细胞还可以通过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
免疫疗法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阻断免疫检查点信号: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1和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关键作用。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可以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促进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活化:免疫疗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NK细胞)的浸润和活化,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调节肿瘤微环境:免疫疗法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因子和免疫激活因子,改善免疫微环境,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
免疫疗法的临床实践
免疫疗法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包括: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代表,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证实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疗效。例如,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PD-1抑制剂nivolumab单药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客观反应率为1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9个月。此外,PD-L1抑制剂aveluma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子宫内膜癌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是另一种免疫疗法,通过体外扩增和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然后回输给患者以增强抗肿瘤效应。例如,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免疫细胞治疗手段,其通过提取和扩增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然后回输给患者。一项Ⅰ期临床研究显示,TILs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客观反应率为4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5个月。
免疫联合治疗:免疫疗法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例如,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客观反应率可达50%以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达10个月以上。
总结
免疫疗法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希望。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免疫疗法有望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然而,免疫疗法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未来,免疫疗法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生存获益。
郑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