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现状受到广泛关注。本篇文章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探讨胃癌的诊疗现状及其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胃癌概述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胃癌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指肿瘤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进展期胃癌则侵犯到胃壁的肌层或更深层次。胃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的预后相对较差。
胃癌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胃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种因素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 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2. 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腌制食品摄入过多,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3. 长期吸烟、饮酒:增加胃癌发病风险。 4. 遗传因素:家族性胃癌患者发病率较高。 5. 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增加胃癌风险。
胃癌的临床表现
胃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进展期胃癌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甚至发生腹水、黄疸等。
胃癌的诊断
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内镜下可见肿瘤形态,病理活检可明确肿瘤性质。此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有助于评估肿瘤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可辅助诊断,但特异性及敏感性有限。
胃癌的治疗
胃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手术是根治胃癌的主要方法,包括胃切除术和胃癌根治术。对于进展期胃癌,常需辅助化疗或放疗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和降低复发风险。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胃癌患者,可显著提高生存期。
胃癌患者的心理健康
胃癌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胃癌的预后较差,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因此,重视胃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胃癌患者的心理干预
心理评估:对胃癌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给予干预。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治疗: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
家庭支持: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总结
胃癌的诊疗现状仍面临诸多挑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心理干预等手段,有望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作为胃癌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同时,社会和家庭也应给予胃癌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葛海宾
沧州市南大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