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手术治疗作为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然而,并非所有肝癌患者都适合进行手术切除,部分患者因肿瘤位置、数量、大小、肝功能等因素限制,不能或不宜接受手术治疗。这时,介入治疗作为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1. 介入治疗的原理与优势
介入治疗,又称微创治疗,是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将药物或其他治疗器具直接送至肝脏局部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主要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强,尤其适用于不能或不宜手术切除的患者。
2. 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
2.1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TACE是肝癌介入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肝动脉,阻断肿瘤的血供,使肿瘤缺血缺氧而坏死,同时化疗药物在局部发挥高浓度的杀伤作用。TACE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2.2 射频消融术(RFA)
RFA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至60-100℃,导致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RFA具有精确、可控的特点,适用于直径≤5cm的单发或多发肝癌结节。
2.3 微波消融术(MWA)
MWA与RFA原理相似,但利用的是微波产生的热效应。MWA产生的温度更高,消融范围更大,尤其适用于靠近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的肿瘤。
3.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1 适应症
直径≤5cm的单发或多发肝癌结节;
肝癌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
不能或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
肝功能Child-Pugh A或B级。
3.2 禁忌症
严重肝功能障碍(Child-Pugh C级);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感染或全身状况差;
肿瘤侵及肝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
4. 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
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包括肿瘤坏死率、肿瘤缩小率、生存期延长等方面。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中位生存期。但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疗并不能根治肝癌,患者仍需定期复查,密切监测肿瘤的变化。
5.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介入治疗虽为微创治疗,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术后发热、肝功能异常、胆汁瘤、感染等。因此,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术中及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总之,介入治疗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强的特点,为不能或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介入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严格把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同时,患者需定期复查,密切监测肿瘤的变化,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郏东雷
桐柏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