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临床表现与防治:守护胃健康的科学指南
胃癌,作为起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和死 亡率均居高不下。了解胃癌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原理,对于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促进早期发 现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疾病原理知识,深入探讨胃癌的临床表现,并提供相应 的防治建议。
一、胃癌的发病原理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阶段过程,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相 互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霉变、腌制、熏制及高盐食物,这些食物中往往含有高浓度的亚硝 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从而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此外,饮食不 规律、暴饮暴食、营养不均衡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诱发胃癌。
2.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能在强酸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它定植于胃黏 膜,引起慢性炎症,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细胞发生异常增生,进而诱发胃癌。据统计,约 有一半以上的胃癌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史。
3. 癌前病变:一些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治 疗,可能逐渐发展为胃癌。这些疾病被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
4. 遗传因素: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这可能与 遗传基因中的易感位点有关。
5. 其他因素: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也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二、胃癌的临床表现
胃癌的临床表现因病情发展阶段而异,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 症状逐渐明显并加重。
1. 早期表现
胃癌早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反酸、嗳气、早饱等非特异性 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相似,难以鉴别。因此,早期胃癌的诊 断往往依赖于胃镜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
2. 进展期表现
随着病情的进展,胃癌患者逐渐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上腹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 痛性质多为隐痛或钝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部分患者疼痛与进食有关,进食后疼痛加
重。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当肿瘤侵犯血管 时,可引起呕血或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
3. 晚期表现
晚期胃癌患者症状更加严重且多样化。由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患者可能出现腹部包块、腹 水、黄疸等症状。肿瘤还可能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贲门、幽门等,导致吞咽困难、幽门 梗阻等症状。此外,晚期胃癌患者还可能出现恶病质状态,表现为极度消瘦、贫血、全身衰 竭等症状。
三、胃癌的防治建议
1. 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减少腌制、熏制及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霉变食物的摄入。
2.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及时进行根除治疗,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 险。
3.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癌前病变,应积极治疗并定期随访 复查,防止其恶变为胃癌。
4. 定期体检:有胃癌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以便 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治疗。
5.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 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总之,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了解其发病原理及临床表现并采取有效的 防治措施对于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从改善生活习惯做起共同守 护好我们的胃健康。
臧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