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围手术期联合治疗的医疗科普
肝癌,特别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 之一,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 富,其中围手术期联合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模式,正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将 从肝癌围手术期联合治疗的定义、治疗原理、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为读者全面解 析这一治疗策略。
一、肝癌围手术期联合治疗的定义
肝癌围手术期联合治疗是指在肝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如肝切除术、肝移植等)前后,通过 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等),以达到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 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这种综合治疗模式旨在整合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为患 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理
1.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协同作用: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而靶向治疗则针对肿瘤 细胞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精确打击。将两者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显 著提高治疗效果。例如,阿替利珠单抗(一种 PD-L1 抑制剂)与贝伐珠单抗(一种 VEGF 抑 制剂)的联合使用,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的互补: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对肿瘤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
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而辅助治疗则是在手术后进行的巩固治疗,旨在消灭潜在的 微小残留病灶、减少复发风险。围手术期联合治疗通过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的紧密配合, 为患者提供了全程、连续的治疗保障。
3. 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的结合:
除了手术这一局部治疗手段外,围手术期联合治疗还注重与全身治疗方法的结合。例如, 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联合使用化疗、放疗等全身治疗手段,可以进一步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 提高治疗效果。
三、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新型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围手术期联合治 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
1. IMbrave050 研究:
这是首个评估免靶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在 HCC 根治性手术或消融术后辅 助治疗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积极监测相比,T+A 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无复发生存率, 为 T+A 用于伴高复发风险的 HCC 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循证证据。
2. CARES-310 研究:
该研究评估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 HCC 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 该联合治疗方案在 ORR(客观缓解率)和 DCR(疾病控制率)方面均表现出色,且安全性良 好。这一研究不仅确立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 HCC 一线治疗中的地位,也为其在 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3. 临床实践经验: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许多医院和医生已经开始尝试将围手术期联合治疗应用于肝癌患者 的治疗中。通过多学科协作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许多患者获得了显著的临床获益。例 如,对于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复杂情况的肝癌患者,通过联合使用手术、介入治疗、 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未来展望
尽管围手术期联合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 决。例如,如何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如何筛选出最适合进行围手 术期联合治疗的患者?如何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 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此外,随着对肝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新型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围手术期联合治疗 有望在肝癌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肝癌的治 疗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肝癌围手术期联合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模式,正逐步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 一。通过整合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我们有望进 一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丛壮志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长海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