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新格局:医疗科普全解析

2024-08-18 17:35:17       3961次阅读

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新格局:医疗科普全解析

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等,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我国,已成为一个 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慢性肝病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TP)的患病率极高,给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将从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向 出发,探讨其管理新格局,为患者及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份详尽的医疗科普指南。

一、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 增加以及血小板分布异常。其中,血小板生成减少主要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血小板 生成素(TPO)分泌减少,以及骨髓抑制所致。同时,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可导 致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进一步增加血小板的破坏和阻滞。

二、治疗原则与策略

1. 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是治疗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基础。对于因肝炎病毒(如 HBV、HCV)感 染引起的肝病患者,及时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伤。同时, 戒酒、减肥、停用肝毒性药物等也是重要的病因治疗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肝脏功 能,促进血小板生成,从而缓解血小板减少症。

2. 血小板输注

对于需要紧急手术或有严重出血风险的患者,血小板输注是快速提升血小板计数的有效 方法。然而,由于血小板保存期短、临床供应紧缺及潜在输注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 等),其应用应严格掌握指征,仅在必要时使用。

3. 药物治疗

(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rhTPO 是一种重要的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与内 源性 TPO 高度一致,能够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 多项研究表明,rhTPO 在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TPO 受体激动剂:如罗米司汀(romiplostim)和艾曲波帕(eltrombopag),这 些药物通过激活 TPO 受体,促进血小板生成。近年来,阿伐曲泊帕(avatrombopag) 和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等新药也被批准用于治疗计划接受侵入性手术的慢性肝 病成人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

4. 脾切除与脾动脉栓塞术

脾切除术曾是治疗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传统方法,但由于术后并发症多、血小板数 量增加无临床意义等原因,现已逐渐被替代。脾动脉栓塞术作为不适合脾切除术患者的 替代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死亡风险低等优点,成为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5. 其他治疗

包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内的其他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控制食管静脉曲 张出血或管理难治性腹水,而非直接针对血小板减少症。此外,中医中药治疗也在一定 程度上被应用于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但其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三、管理新格局的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格局正逐 步优化。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出现,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 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实现个体化、综合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也将成 为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管理的重要趋势。

四、结语

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患者、家属及医疗工作 者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策略,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应对这一挑战,为 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魏炜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亭新院)

下一篇肝癌围手术期联合治疗的医疗科普
上一篇从肝癌治疗药物的变革看治疗理念的变迁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