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诊断:从原理到实践的科学探索
肝癌,作为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早期 诊断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肝癌的病理生理特点,详 细阐述肝癌的诊断方法,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及其诊断过程。
一、肝癌的病理生理基础
肝癌主要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大类。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脏本身,以肝细胞癌最 为常见,其发病与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暴露、长期饮酒、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肝癌的 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肝细胞基因变异、异常增殖、血管生成等 多个环节。
二、肝癌的临床表现
肝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腹胀、黄 疸、消瘦、乏力等症状。然而,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也可见于其他肝脏疾病,因此仅 凭临床表现难以确诊肝癌。
三、肝癌的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是肝癌诊断的第一步,医生需了解患者是否有肝炎病史、长期饮酒史、家族 肝癌史等危险因素。体格检查中,若触及肝区包块,应高度怀疑肝癌可能。
2. 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乙肝相关指标等。其 中,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虽然约 70%的肝癌患者 AFP 升高,但 仍有 30%的患者 AFP 正常,因此 AFP 阴性并不能排除肝癌诊断。此外,CA19-9 等肿瘤标志 物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肝癌诊断中占据核心地位,主要包括超声、CT、MRI 等。
- 超声检查:作为初筛手段,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的优点。它能清晰显示肝脏的 形态、大小及占位性病变,是肝癌诊断的常用方法。 - CT 检查:CT 能更精确地显示肝脏内部结构,特别是增强 CT,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 肝脏病灶的强化特点,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 MRI 检查:MR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内部血管结构和微小病灶,对于 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 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在超声或 CT 引导下,医生将细针穿刺入肝脏病灶,取得 少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明确病灶的性质、类型及分化程度,为制 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然而,肝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需慎重考虑。
四、肝癌的早期诊断策略
鉴于肝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且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早 期诊断策略:
1. 高危人群筛查:对于具有肝炎病史、长期饮酒史、家族肝癌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 期进行肝癌筛查。筛查项目包括 AFP 检测、超声检查等。 2.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肝癌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识和警惕性,鼓励有症 状者及时就医。 3. 多学科协作:建立肝癌多学科诊疗团队,整合影像科、病理科、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 资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
五、结语
肝癌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影 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通过早期筛查、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肝 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肝脏健康,守护生命之源。
申淑群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长海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