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区别与治疗概览
肝癌,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其起源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 肝癌(也称转移性肝癌)。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策略上存在显著差 异。本文旨在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两种肝癌的区别,并探讨其治疗方向。
一、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的区别
1. 起源部位不同
原发性肝癌主要起源于肝脏本身,特别是肝细胞,因此也被称为肝细胞肝癌。它通常与 乙肝、丙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慢性肝病密切相关。而继发性肝癌,则是由其 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淋巴或直接浸润等途径转移至肝脏形成的。常见的原发肿 瘤包括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
2. 临床表现不同
原发性肝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肝区胀痛、上腹部包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随着 病情进展,晚期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相比之下,继发性肝癌 除了上述肝区症状外,还会伴有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例如,肺癌肝转移患者可能伴有 咳嗽、咯血、胸闷等症状;消化道肿瘤肝转移则可能出现黑便、呕血及贫血等。
3. 病理类型不同
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分为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及混合型细胞癌。而继发性肝 癌的病理类型则与其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一致,即转移至肝脏的肿瘤组织保持了原发肿 瘤的组织学特性。
4. 影像学表现不同
在影像学检查中,原发性肝癌常表现为彩超、CT、磁共振等造影剂增强时的“快进快出” 现象,即动脉期迅速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迅速减退。而继发性肝癌则可能呈现为“牛 眼征”,即中心坏死区无强化,周边强化环,再外围有一圈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此 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化指标中,甲胎蛋白(AFP)常显著升高,而继发性肝癌则可 能无此变化,但会有原发肿瘤相关指标的改变。
二、治疗方向
1.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对于原发性肝癌,治疗策略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体力状态及肝功能状态综合 考量。早期肝癌患者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以期达到治愈目的。 对于中晚期患者,则多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近年来,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术等局部治疗手段也广泛应用于无法手术切除 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此外,肝移植作为一种终极治疗手段,适用于部分晚期肝癌患者,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2. 继发性肝癌的治疗
继发性肝癌的治疗相对复杂,因其已属晚期病变,往往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治疗 重点在于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手段。化疗药物的选用需根据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靶向治疗则通过干扰肿瘤生长过程中的特定分子信号通路来抑制肿 瘤生长。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此外,对于部分符合 条件的继发性肝癌患者,还可考虑局部消融治疗、粒子植入等局部治疗手段。
三、总结
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在起源、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 异。在治疗上,两者也需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原发性肝癌,早期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 方案;而对于继发性肝癌,则需根据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 疗方案。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肝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都是提高治疗效果、 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因此,加强肝癌的筛查与监测工作,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知水 平,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宗翊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长海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