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医疗科普指南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免疫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然而,免疫治疗并非毫无风险,其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 同关注并有效管理。本文将从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分类、常见症状、预防措施及管理策略等 方面,为您提供一份全面的医疗科普指南。
一、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分类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但其“双刃剑”特性也意味着它可 能攻击正常细胞,导致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皮肤反应:如发疹性药疹、皮肤瘙痒、皮炎等,是免疫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2. 内分泌系统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垂体炎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虚胖、心 悸等症状。 3. 消化道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肺部反应:免疫相关性肺炎较为少见但严重,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 5. 肝脏损伤:表现为转氨酶水平升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6. 心脏毒性:如心肌炎,可能导致胸痛、心律不齐等症状,威胁患者生命。 7. 肾脏损伤:如急性肾损伤,晚期可能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
二、常见症状与识别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多数为轻到中度,患者和家属应密切关注以下症状:
- 皮肤:红斑、丘疹、瘙痒、脱皮等。 - 内分泌:体重变化、情绪波动、疲劳感增加等。 - 消化道: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 呼吸:呼吸困难、干咳、气短等。 - 心脏:胸痛、心悸、心律不齐等。 - 肾脏:尿量减少、水肿、血尿等。
三、预防措施
1. 详细评估:在免疫治疗开始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内分泌功能、肝肾功 能等,以评估潜在风险。 2. 个体化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和 剂量。 3. 定期监测: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等检查,以及时发现不 良反应。 4.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免疫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可能的不良反应及 应对措施。
四、管理策略
1. 早期识别:患者和家属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2. 分级管理: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轻中度反应可通过调整药 物剂量、对症治疗等方式缓解;重度反应则需立即停药,并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紧急治 疗。 3. 多学科协作: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肿瘤科、皮肤科、 内分泌科、心内科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的治疗。 4. 心理支持:免疫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五、案例分享
以一位贲门癌患者为例,经过放化疗后病情持续进展,随后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卡瑞利珠 联合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经诊断为免疫治 疗相关性肺炎。医生立即给予激素治疗,并缓慢减量,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 肺炎明显缓解。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六、结语
免疫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新希望,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机会。然而,其可能引发的不良 反应也不容忽视。通过早期识别、分级管理、多学科协作和心理支持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 管理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希望本文能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 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周小海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