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是一种起源于淋巴B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dolent Non-Hodgkin Lymphoma)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由于滤泡性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较为温和,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因此治疗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
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靶向CD20阳性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调节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为细胞毒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泼尼松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免疫等作用,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R-CHOP方案在提高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生存率和缓解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伴随着多种副作用,其中以肝功能异常最为常见。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参与药物代谢、解毒、合成等多种生理功能。在R-CHOP方案中,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等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肝细胞;泼尼松等激素类药物可引起脂肪肝、肝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因此,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在R-CHOP方案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监测尤为重要。
肝功能监测:患者应在治疗前后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ALT、AST、ALP、GGT、TBIL、DBIL等指标,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考虑减少环磷酰胺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或更换化疗药物,以减轻肝脏负担。
保肝治疗:对于轻度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改善肝功能。中重度肝功能异常患者,应暂停R-CHOP方案治疗,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待肝功能恢复后再评估是否继续化疗。必要时,可考虑更换化疗方案,如R-CV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R-Bendamustine(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等,以降低肝脏毒性。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酒、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减轻肝脏负担。同时,应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等,以免加重肝脏损伤。
个体化治疗:对于老年、合并基础肝病等高危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权衡疗效与安全性,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对于难治、复发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可考虑新型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在R-CHOP方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通过个体化治疗和综合管理,可减轻肝脏损伤,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同时,患者也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姜义荣
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