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致癌病毒与细菌感染:疫苗和规范治疗助力防癌
引言
在多年来的肿瘤研究中,环境、遗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固然为人所熟知,然而部分病毒和细菌感染已被充分证实在实体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诸如人乳头瘤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及幽门螺杆菌等,直接参与多种常见癌症的发病。随着医学进步,疫苗预防、科学筛查及及时治疗,成为现代防癌策略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就病毒与细菌相关癌症、主要预防措施及科学管理展开详细解读。
一、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防控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几乎所有宫颈癌病例中均可检测到高危型HPV,其中高达九成以上可归因于该病毒的持续感染。值得注意的是,HPV感染后并非一定致癌,绝大多数感染会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但少数女性若感染持续存在,可能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预防HPV相关癌症,疫苗接种是目前最有效的武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九至四十五岁男女,均可接种HPV疫苗,尤其是性生活活跃前完成接种保护最为有效。目前我国已上市九价HPV疫苗,能覆盖更多致癌亚型。除接种疫苗外,已开始性生活的女性还需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通常推荐TCT(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可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实现早诊早治。
二、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预防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反复侵犯肝细胞,易造成慢性肝炎,长期炎症刺激下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最终提升肝癌风险。我国作为肝癌高发国家,乙肝防控至关重要。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降低肝癌发生率的基石。对于尚未感染且未接种的儿童和成人,应及时补种疫苗。已感染乙肝者则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长期抗病毒治疗,通过控制病毒复制,降低慢性炎症对肝脏的损害,从而有效减少肝癌的发生几率。对于丙肝感染患者,现代直接抗病毒药物已能在较高治愈率下清除病毒,防止疾病进展。
三、幽门螺杆菌与胃癌防治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致病菌,全球多地普遍存在感染现象。研究显示,该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相关。慢性感染后,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与修复状态,易诱发癌变。
预防与诊断重在筛查与早期治疗。现阶段尤建议家庭共餐成员定期接受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筛查,若检测为阳性,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全家同步规范的抗菌治疗。标准方案为四联药物联合使用,总疗程通常为十四天,目的是彻底根除感染并防止复发。科学管理不仅能预防胃癌,还可减少复发性胃炎及胃溃疡的发生。
结语
部分实体肿瘤的致病过程与病毒、细菌的感染密切关联,防控措施亦日益成熟。接种HPV及乙肝疫苗、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现代防癌的重要举措。每个人只有重视健康管理、遵循科学建议,才能有效远离相关癌症的威胁。医学进步使我们有能力通过预防和治疗大幅降低实体肿瘤的发生率,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贾明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