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 “预防不是‘绝对不患癌’,而是‘降低风险’”

2025-09-16 09:20:12       3828次阅读

预防癌症:降低风险,而非绝对保障

引言

近年来,癌症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癌症预防”成为热议话题。然而,公众中常见一种误解:只要积极预防,就能彻底避免癌症发生。当有人即使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仍被癌症困扰时,部分人不免质疑预防的意义。实际上,癌症预防并非万能保险,而是一种降低风险的重要策略。科学认识癌症预防的真实作用,有助于我们树立理性、积极的健康观念。

一、癌症发生的复杂背景

癌症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决定,其本质是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随机突变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细胞发生异常改变,进而发展为癌症。即使生活方式十分健康,个体仍可能因基因突变或不可控的环境暴露而罹患癌症。正如同一辆系好安全带的汽车,依然可能因突发事件遭遇事故,但系安全带能够显著减少发生严重伤害的几率。

二、以安全带为例:理解降低风险的意义

生活中,绝大多数司机和乘客都愿意系好安全带。我们清楚,安全带不能百分之百杜绝车祸,但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其能显著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或重伤风险。同理,癌症预防措施——如不吸烟、保持健康饮食、规律锻炼、避免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等——虽无法提供“绝不患癌”的承诺,但却切实减少了患癌的几率。接受定期筛查则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大幅提高治疗成功率和生存时间。

三、实际案例的科学解读

现实中,确实存在即便饮食清淡、不抽烟不喝酒、规律运动的人被诊断为癌症的情况,这不可否认。原因在于癌症的发生涉及遗传、环境、偶发性基因突变等多个层面。举例而言,即使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仍有可能遇到意外,但与那些不系安全带、随意驾驶的人相比,受伤风险已大大降低。科学的癌症预防,如同规范驾驶和安全带、气囊等多重措施,为我们的健康构筑一道层层防线。

四、普及理性预防观

因此,不应因个别“健康生活仍患癌”的案例否定预防措施的意义。预防并不是绝对保障,而是概率问题。权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癌症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进行有效预防。更重要的是,这些良好行为还能减少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为整体健康带来多重益处。

结语

癌症预防的本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筛查干预,降低患癌风险而非实现绝对零风险。理智看待预防的价值,积极调整自身行为,为健康加一道有力屏障。面对癌症这场“不可预知的车祸”,让我们自觉“系好健康安全带”,用科学方法给自己和家人更多的希望和保障。

韩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下一篇高胆固醇血症:血管里的"沉默杀手"
上一篇钙通道阻滞剂(CCB)分为哪两类?分别适用于哪些高血压患者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