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关键知识点解析
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女性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占据绝大多数病例。乳腺癌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和非浸润性癌,如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其癌细胞突破了正常导管的基底膜,开始向周围组织浸润,恶性程度较高。相对而言,非浸润性癌尚未突破基底膜,预后一般较好。
年龄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五十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明显上升。此外,女性的激素状况对疾病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初潮过早、绝经较晚、未生育或晚育以及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及有直系亲属患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明显提高。肥胖、长期饮酒、胸部放射治疗史以及乳腺良性疾病如不典型增生,也被认为是促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肿块多为单发且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常见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乳头出现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乳头凹陷,皮肤表面可表现为“酒窝征”或橘皮样改变,是提示疾病可能恶化的重要体征。随着病情进展,腋下淋巴结肿大也是常见表现,晚期时癌细胞可能转移到锁骨、肺或骨骼等远端部位。
诊断乳腺癌的常用方法包括乳腺钼靶摄影和乳腺超声检查。对四十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钼靶筛查,以便发现微小的钙化灶。对于乳腺组织较致密的年轻女性,超声检查可作为补充手段。高危人群,如BRCA基因携带者,常常需要进行乳腺MRI扫描,以期早期发现潜在病灶。确诊需要依靠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测。
治疗乳腺癌的手段多样,根治性手术是基础。早期患者适合保乳手术,而肿瘤较大或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往往需要全乳切除术,有时同时进行乳房重建。系统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化疗用于消灭术前或术后可能存在的转移细胞;内分泌治疗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HER2阳性患者则可应用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主要面向晚期难治病例,采用PD-1抑制剂。术后放疗则用于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增加治愈率。
乳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患者,五年生存率超过九成五,而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则显著下降。特定类型如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预防方面,建议四十岁及以上女性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可提前开始监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规律锻炼、限制酒精摄入和避免长期熬夜,也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对于遗传风险较高的人群,预防性乳腺切除或药物预防如他莫昔芬是可行的选择。
乳腺癌的知识掌握对于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希望通过合理的筛查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更多女性能够远离这种疾病的威胁。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咨询。
高磊
河北省宁晋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