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麻疹:预防为先,远离“麻”烦

2025-07-15 14:06:46       3183次阅读

认识麻疹:预防为先,远离“麻”烦

麻疹,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曾经是全球儿童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它并未完全消失,仍然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尤其是在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中,麻疹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认识麻疹的基本知识,掌握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麻疹的基本特征及传播途径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随飞沫释放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即可能被感染。病毒潜伏期一般为七至十四天,患者在出现症状前几天就具有传染性。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结膜炎以及口腔内出现特征性的“科普利克斑”,随后出现全身性红色斑丘疹。由于其传染性强,麻疹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极易爆发流行。

二、麻疹与自身免疫类疾病的关系

麻疹病毒感染不仅直接引发疾病,还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深远影响。研究表明,麻疹病毒能够暂时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遗忘”现象,使得患者在感染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这种免疫抑制状态可能增加继发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免疫功能本就较弱的个体中更为明显。

此外,麻疹与某些自身免疫类疾病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一方面,麻疹病毒感染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促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由于免疫调节异常,更容易受到麻疹病毒的侵袭,病情可能更加严重。因此,对于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来说,预防麻疹感染尤为重要。

三、麻疹的预防策略

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麻疹疫苗。麻疹疫苗通常作为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疫苗)的一部分,能够有效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麻疹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在一岁左右接种第一剂疫苗,随后在学龄前接种第二剂,以确保免疫效果的持久性。

除了疫苗接种,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同样重要。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特别是在麻疹流行季节或疫情爆发时,公众应提高警惕,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四、麻疹的早期识别与及时治疗

尽管预防措施能够大幅降低麻疹的发生率,但一旦感染,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同样关键。出现高热、咳嗽、流涕及皮疹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和传播给他人。医生通常会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麻疹,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补液和营养支持。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尤其是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甚至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

五、结语

麻疹虽曾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但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已大幅下降。然而,麻疹病毒依然存在传播风险,特别是在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中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了解麻疹的传播特点、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和公共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积极推广疫苗接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共同远离麻疹带来的“麻”烦。

葛玉影

安徽省立医院西院

下一篇食管癌疾病预防
上一篇10.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在肺癌晚期治疗中如何早期识别、分级处理及预防?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