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辨识能力:主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的大体标本及动脉粥样硬化切片的认知引言

2025-07-18 16:44:20       3435次阅读

形态学辨识能力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主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类型。精准的形态学辨识对于这两类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介绍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特征,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识别能力,促进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特征

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动脉壁内膜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及钙盐沉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血管病变。其形态学改变可以从大体和显微镜水平进行观察。

大体上,病变动脉呈现弹性下降,管腔狭窄,内膜表面可见黄色或灰白色斑块,这些斑块即为粥样斑块。斑块中含有大量脂质、坏死物质及纤维组织,部分斑块钙化,形成坚硬的斑块。严重时,斑块表面可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远端血流受阻。

显微镜下,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内膜脂质沉积,包括泡沫细胞的积聚。泡沫细胞是吞噬大量脂质的巨噬细胞,形态呈泡沫状。随着病变发展,纤维帽逐渐形成,由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胶原纤维组成,起保护作用。晚期斑块内部可见细胞坏死区、钙盐沉积及新生血管形成,部分血管破裂引发出血,加重病变进展。

二、心肌梗死的形态学表现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临床急症。其形态学表现具有时间阶段性,既有大体特征,也有组织学变化。

大体标本上,心肌梗死受累区域根据病变时间不同,颜色和质地有所变化。短时间内,梗死区心肌充血水肿,呈暗红色。随时间延长,心肌坏死灶逐渐转为灰白色,质地较硬,并可伴有出血及炎症反应。数周后,坏死区域逐渐被肉芽组织取代,形成瘢痕组织,表现为组织收缩和功能丧失。

显微镜下,急性期心肌细胞出现凝固性坏死,细胞结构消失,胞核裂解或消失。炎症反应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为早期典型特征。随病程进展,巨噬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碎片,肉芽组织开始形成,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沉积,最终替代坏死心肌。

三、主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的相互关系

主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最主要的病理基础。血管内斑块的逐渐增大和不稳定破裂,导致冠状动脉突然发生血栓形成,从而阻断血流,诱发心肌坏死。因此,形态学上识别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对预测心肌梗死风险至关重要。

此外,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管腔狭窄和弹性下降亦可加剧心肌缺血,促使冠状动脉功能障碍。临床病理结合,鉴别粥样斑块的形态学特征与心肌梗死的病变阶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形态学辨识能力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掌握主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的大体及组织学特征,能够帮助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准确判定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及进展阶段。对于手术标本的评估,及时发现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等致死风险因素,指导临床紧急处理。

同时,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技术结合,为揭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基础,为新治疗靶点的开发奠定基础。此外,提高医务人员对病理形态学的理解,有助于推广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理念,提升患者预后。

结语

主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关键病理过程,其形态学辨识能力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基础。从大体标本到组织切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够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进展规律。加强相关形态学培训和实践,对于提升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郭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下一篇为什么肝癌通常发现就是晚期?这些早期异常千万别忽视
上一篇肝癌的介入治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