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患者的急救知识与应对策略
引言
肺癌一直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尽管肺癌的筛查与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仍有相当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突发状况频发,急救知识的掌握不仅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负担。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际,围绕晚期肺癌患者常见急症的识别、初步处理及相关注意事项,深入解析科学应急的核心要点。
一、晚期肺癌常见急症类型
晚期肺癌患者因肿瘤进展或治疗相关因素,易出现多种急性危重并发症。最常见的包括大咯血、呼吸困难与窒息、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心包填塞及恶性胸腔积液等。这些紧急情况的识别和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安全。
(一)大咯血的紧急处理
大咯血是指一次性咯出较多鲜血,常见于肿瘤侵犯肺血管所致。病情危急,若处置不当可导致窒息和失血性休克。遇到患者大量咯血时,应立即协助其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尽量避免血液流入健侧肺。迅速呼叫急救车,并观察患者意识和呼吸状况。切忌让患者平卧,防止血液阻塞气道。可适当冷敷胸部缓解症状,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二)呼吸困难及窒息应对
肿瘤堵塞气道或胸腔积液压迫常致呼吸困难急剧加重。此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应协助患者采舒适半卧位,保持环境通风,如有氧气装置可予吸氧缓解缺氧症状。在等待专业救治过程中,切勿随意搬动、刺激患者,尽量安抚其情绪,有条件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明显气道梗阻、面色青紫者,如无专业急救能力,不要贸然施救,及时呼叫急救人员至现场。
(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初步识别
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致头面部、颈部肿胀,嘴唇和皮肤呈紫红色,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发现该种症状,应让患者安静平卧,微垫头颈,减少体位变动,建议家属密切关注颈静脉怒张、头晕等表现。及时就医,可为后续放疗、支架置入等专业处理争取时间。
(四)心包填塞与恶性胸腔积液的识别
部分患者因癌细胞侵犯心包或胸膜,形成大量积液,表现为进行性胸闷、呼吸困难、甚至休克。家属若发现患者突出现严重胸部不适、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途中避免剧烈活动,静卧休息,勿擅自服用未经医嘱的药物。保持患者情绪平稳,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
二、急救措施的原则和常见误区
急救中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有效、不过度干预。面对突发事件,家属和护理人员应冷静判断、合理分工。应明确个人急救知识和能力界限,切忌因慌乱进行不当操作。例如,盲目拍背、频繁搬动患者或自行口服止血药、镇静药均有潜在风险。绝大多数急危重症需由专业医疗团队处置,家属的主要任务是正确识别症状、快速联系急救、为医护到场提供条件。
三、常备家庭护理工具及紧急联络方式
考虑晚期肺癌的特殊性,建议患者家庭常备如下应急物品:一次性口罩、无菌纱布、冷敷袋、小容量氧气瓶(如条件允许)、有效急救联系方式卡等。家属应明确就诊医院、主诊医生及120急救电话,关键通道保证畅通,以应对突发状况。定期培训急救知识和操作演练,如假人模拟心肺复苏,也有助于提升应急能力。
四、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
急症发生时,患者及家属常伴随极大心理压力和恐惧。保持冷静,正面鼓励患者配合处置,避免因焦虑诱发更多并发症。可适时邀请专业心理人员介入,帮助缓解焦虑情绪。此外,养成良好的医患沟通习惯,预先制定紧急预案,有助于缓解突发事件带来的慌乱。
结语
晚期肺癌患者的急救需要科学判断和理智处置。对于家属与照护者而言,学会识别常见急症,掌握基本急救原则,既能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更体现出生命尊重与照护的温度。临床上,每一次冷静、专业的应急处理,都是患者和家属共同与疾病抗争的重要环节。让医学知识走进家庭,才能为生命打开更多可能。
张永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