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中医调理方法与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引言
实体肿瘤是指来源于实体脏器或组织(如肝、胃、肺、乳腺等)的肿瘤类型,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现代医学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免疫等综合手段为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伴随多种身心不良反应,如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失眠、免疫功能低下等。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体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指导,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调理及缓解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围绕肿瘤患者的中医调理方法和合理用药注意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解读,旨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客观的健康指导。
一、中医调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调理肿瘤患者,强调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核心内容,即根据患者的体质、肿瘤类型、病情进展及接受的西医治疗方案,综合分析其虚实、寒热、气血阴阳的变化,制定个体化的调养方案。调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协助正气、抑制肿瘤、缓解治疗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等。
二、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调理肿瘤患者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养、情志调和、经络推拿和中医外治法等几个方面。
中药治疗方面,中医常选用益气养血、扶正祛邪、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为主要治则,如黄芪、人参、白术、灵芝等药物常用于扶正补虚,提高机体免疫;配合一些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莪术、三七等辅助抑制肿瘤发展。
饮食调养方面,中医重视“食疗养生”,主张平衡膳食,宜多食新鲜蔬果、粗粮、优质蛋白,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及霉变不洁食品。饮食与中药配合有助于增强体力、改善消化功能、纠正营养不良。
情志调和方面,肿瘤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长期不良情绪可影响免疫与康复。中医主张通过心理疏导、太极、八段锦、静坐冥想等方法舒畅情志,有助于身心平衡。
经络推拿与中医外治方面,通过艾灸、耳穴压豆、针刺、推拿等手段,调整经络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症状,缓解疼痛、恶心等不适。尤其在放化疗后,辅助手段可明显减轻不良反应,提升生活质量。
三、合理用药及注意事项
在具体开展中医药调理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特别重视合理用药和相关安全问题,确保辅助治疗科学、有效、合规。
首先,须坚持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中药选用应基于专业中医师的辨证结果,避免“千人一方”“自行购药”等现象。部分中草药与西药之间存在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或增加毒副作用。例如,含有人参、灵芝、黄芪的补益类药物,须注意化疗期间的剂量与使用时机,防止影响药物代谢。此外,某些有抗血小板、抗凝作用的中药如丹参、三七,也须防范与西药联合后引发出血风险。患者不可盲目追求“排毒”“抗癌”的民间偏方,需认准正规医疗机构与专业中医师指导。
其次,部分患者存在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须在医师指导下评估用药安全,切忌盲目用药。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虚弱、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更需关注用药方案的个体化调整。
同时,使用中药时需要监测肝肾功能、血象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中药注射剂或新药物应谨慎使用,尽量避免与未经确证的保健品、补品等混用,以防药源性损害。
最后,患者在接受中医调理的全过程,应与主治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疗效和不良症状,在多学科团队的指导下协同调整治疗方案。家属也要警惕虚假宣传与不合规治疗,帮助患者科学认知疾病与治疗。
结语
肿瘤的综合治疗是一个长期、个体化的过程。中医调理作为西医治疗的有益补充,能有效缓解实体肿瘤患者在治疗期及恢复期的诸多不适,帮助提升生活质量,增强抗病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患者需掌握科学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始终坚持辨证施治与规范化管理。未来,中西医协同逐步走向深入,将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张婷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