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过程中过敏反应管理
在实体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化疗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本文将重点探讨化疗过程中过敏反应的管理,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过敏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化疗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化疗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其发生机制复杂,可能与药物本身的特性、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等,重者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化疗药物过敏反应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二、高风险药物的预处理
部分化疗药物,如紫杉类药物,因其较高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而被列为高风险药物。对于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应进行充分的预处理。预处理方案通常包括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预处理的具体方案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说明书进行调整。
三、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
一旦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给药,并启动应急预案。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其次,根据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以迅速缓解症状。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抢救准备。
四、过敏反应后的管理
在过敏反应得到控制后,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过敏反应的发生过程、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同时,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引起过敏反应的具体药物。对于明确过敏的药物,应避免再次使用。如果患者确需使用该类药物,可考虑进行脱敏治疗,但需在严密的医疗监护下进行。
五、结语
化疗药物过敏反应是实体肿瘤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之一。通过对高风险药物进行预处理、及时识别和处理过敏反应,以及做好过敏反应后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化疗药物过敏反应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傅敏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