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的效果评估的组织活检的过程是怎样的?

2025-08-08 13:38:05       3070次阅读

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的效果评估,组织活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样本,医生能进行详细的病理和分子分析,判断治疗效果,发现耐药机制,从而指导后续治疗。本文将围绕实体肿瘤中靶向治疗效果评估的组织活检过程,详细介绍其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活检前的准备工作

组织活检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医生通常会借助CT、MRI等影像学手段,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神经的关系。通过影像学的精准定位,医生能够选择最安全且易于穿刺的位置,极大地减少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此外,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检测同样关键。凝血因子状态如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需要处于正常水平,以防止穿刺时产生出血风险。对于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比如阿司匹林,常需根据医生建议提前停药一至两周,确保安全。

患者的知情同意是医疗伦理的基础。在活检前,医生会详细向患者说明活检的目的,包括确认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检测是否出现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以及可能的风险,如局部出血、感染或组织损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表明理解并同意接受该项操作。

二、活检的实施流程

组织活检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超声引导穿刺、CT引导穿刺及内镜下活检等。针对不同部位和病情,医生会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以超声引导穿刺为例,适用于浅表的实体肿瘤或转移性淋巴结、肝脏病灶等。

操作时,患者通常取仰卧或俯卧位,医生先对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并注射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以减轻术中疼痛。超声探头实时定位肿瘤位置,确保穿刺针准确进入病灶。穿刺针一般选择直径为十八号的针具,以保证样本充足且减少组织损伤。

医生从肿瘤内多点采集组织样本,这些组织随后用于病理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病理学检查主要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判断肿瘤是否活跃,是否有治疗后坏死等改变。基因检测则侧重于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三、活检后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活检结束后,穿刺部位会进行加压止血,并包扎覆盖以防感染。患者需卧床休息数小时,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出血、疼痛加重或其他并发症。若患者感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获得的组织样本将迅速送往病理和分子实验室,进行切片制作、染色以及相应的基因测序。结果通常需要数天到数周不等,具体时间依实验室流程而定。医生根据这些检测数据评估靶向治疗的效果,如肿瘤细胞是否减少、肿瘤分子指标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四、小结

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组织活检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涵盖了精准的影像学引导、严格的术前准备、精细的穿刺操作以及详尽的分子病理检测。它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评估药物疗效和发现耐药机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指导。

随着医学影像和分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活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在肿瘤治疗的精准化和个体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遵守术前和术后相关注意事项,以保证活检过程顺利,治疗效果最大化。

周永芳

济宁肿瘤医院

下一篇关于肺癌的知识点
上一篇肿瘤标志物在腹膜瘤筛查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存在特异性不高的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肿瘤标志物检测,提高其在腹膜瘤筛查中的可靠性?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