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胃癌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给治疗带来了很大挑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日益多样化和精准化。本文将从胃癌的疾病原理、典型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一、胃癌的疾病原理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复杂的过程,涉及遗传、环境及生物学等多方面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可以逐渐发展成为癌前病变。胃癌发展过程中,正常胃黏膜经过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到异型增生,最终演变为癌症。分子水平上,基因突变、表观遗传改变及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等机制驱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此外,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高盐、腌制食品)、吸烟以及幽门螺杆菌的不同菌株毒力也对发病率有重要影响。
二、胃癌的典型症状
胃癌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包括上腹部不适、轻度隐痛或饱胀感,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胃炎等良性疾病。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的上腹痛、食欲减退、明显的体重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尤其是贲门部肿瘤可导致吞咽困难。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患者出现乏力、面色苍白。晚期患者常见腹水,提示腹膜转移,黄疸则表明肝脏受累,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如左锁骨上淋巴结明显时被称为Virchow结节,是胃癌远处转移的典型表现。
三、胃癌的诊断方法
胃癌的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与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内病变形态,并获取病理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病理诊断。超声胃镜可评估肿瘤的深度浸润及周围淋巴结的情况,有助于胃癌的分期。CT和MRI则用于判断肿瘤的局部扩散及远处转移情况,特别是肝脏和肺部。PET-CT在部分病例中用于全身转移灶的检测,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CEA、CA19-9和CA72-4,虽然不是诊断必需手段,但有助于辅助监测疾病进展和疗效。另外,幽门螺杆菌的检测通过呼气试验或血清抗体检查,为胃癌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
四、胃癌的治疗手段
胃癌的治疗方案根据疾病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体化制定,现行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及姑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愈胃癌的主要手段。早期胃癌患者适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或黏膜下剥离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对进展期胃癌,则采用根治性胃切除术,包括部分或全胃切除,同时进行淋巴结系统的彻底清扫,标准为D2区域清扫。如肿瘤侵犯邻近脏器,需联合脾脏或胰尾切除。手术后辅以辅助化疗,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例如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新辅助化疗是在手术前进行,用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常用FLOT方案。晚期胃癌以化疗为主,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方案多样如顺铂联合氟尿嘧啶。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的分子标志物。HER2阳性胃癌患者可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这是目前临床常用靶向治疗之一。其他靶点如抗血管生成药雷莫芦单抗,以及针对Claudin 18.2的靶向药物正在研究阶段,预示着靶向治疗未来前景广阔。
免疫治疗近年来被广泛关注。PD-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主要用于微卫星高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以及PD-L1高表达患者,显著改善部分患者预后。
放疗主要用于局部晚期胃癌或术后辅助治疗,特别适于贲门癌,有助于控制局部复发。姑息治疗适用于晚期无法根治的患者,通过置入支架缓解梗阻,采用止血和疼痛控制措施,旨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症状。
结语
胃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极为关键。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胃癌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日益多样化和精准化。胃镜及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手术、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胃癌的个体化治疗将趋于更加有效和安全,为患者创造更好的生存质量和生活体验。
喻国锋
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