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隐血阳性≠痔疮:结直肠癌的隐蔽信号解码

2025-07-29 18:24:42       3472次阅读

便隐血阳性≠痔疮:结直肠癌的隐蔽信号解码

便隐血检测作为一种简单便捷的筛查手段,广泛应用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然而,很多患者在出现便隐血阳性时,常常误以为是痔疮导致的出血,从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信号。事实上,结直肠癌尤其是左半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总是明显,且便血表现具有一定误导性。本文将探讨便隐血阳性与痔疮的区别,揭示结直肠癌的隐蔽信号,提醒公众提高警惕,科学防范。

结直肠癌作为实体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研究显示,在左半结肠癌患者中约有40%的首次出血被误诊为痔疮。痔疮引起的便血通常表现为鲜红色的滴血,且常伴排便时疼痛或肛门不适,病程相对清晰。而结直肠癌患者的出血则常常混合有黏液,颜色多为暗红或隐性血,且排便习惯会出现明显改变,比如排便次数增加、便形变细、排便不尽感等症状。因而,单凭便血颜色和频率难以简单判断病因,需结合多方面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

便隐血阳性指的是粪便中存在肉眼难以识别的微量血液,是肠道黏膜微小出血的标志。其出现提示肠道可能存在病变,既可能是炎症、息肉,也可能是恶性肿瘤。对于40%左半结肠癌患者而言,隐血阳性是早期发现的关键线索。遗憾的是,由于缺乏专业诊断意识,许多患者忽视此信号,延误了病情。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一次规范的结肠镜检查能够使患者进展期癌症的风险降低约七成。这是因为结肠镜不仅能够直视肠道内壁,及时发现息肉或肿瘤,还能在早期阶段进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结肠镜检查还具有预防功能,医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直接切除肠道内的息肉,有效阻断癌变过程。

防范结直肠癌,除了定期进行便隐血检测和结肠镜筛查外,还应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健康的饮食结构,富含膳食纤维、低脂肪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戒烟限酒、适度锻炼和保持正常体重也能降低风险。此外,对有家族遗传史者,建议提前开展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最后,公众应增强对便隐血阳性的认识,避免将其简单归咎于痔疮等良性疾病。任何持续性或反复出现的便血症状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只有科学解码结直肠癌的隐蔽信号,才能真正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陈鹤峰

华东医院 呼吸科 副主任医师

下一篇肺鳞癌的预防
上一篇支气管哮喘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