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2025-07-16 15:40:12       3512次阅读

支气管哮喘:理解疾病的原理与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群。它以气道的慢性炎症和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本文将围绕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最新的诊断标准进行科普解读,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这一疾病。

一、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机制

支气管哮喘的核心病理变化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多种细胞和介质参与其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多种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这些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和气道平滑肌痉挛,进而引起气道狭窄和气流受限。

此外,哮喘患者的气道对多种刺激物表现出异常的高反应性,即气道高反应性。这种状态使得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冷空气、运动或感染等诱因时,气道容易发生痉挛和炎症加重,导致症状反复发作。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多样,最典型的症状包括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由于症状的间歇性和多变性,哮喘的诊断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客观的肺功能检测。

肺功能检测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根据2024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最新标准,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关键诊断指标是气流受限的可变性。具体来说,支气管舒张试验是评估气道可逆性的重要方法。成人患者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如果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达到或超过百分之十二,且绝对值增加不少于两百毫升,或者峰值呼气流量(PEF)增加达到或超过百分之二十,即可视为阳性反应。对于儿童患者,FEV1增加达到或超过百分之十二的预计值,或PEF增加达到或超过百分之十五,也符合阳性标准。这些标准帮助医生客观判断气道的可变性,从而支持哮喘的诊断。

三、哮喘的管理与预防

虽然支气管哮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合理的管理,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哮喘的管理包括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

药物治疗主要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气道炎症,预防症状发生;缓解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则用于缓解急性症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

此外,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物,如烟草烟雾、空气污染和职业性粉尘等。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和症状评估,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四、结语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复杂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理机制涉及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导致气流受限和反复发作的症状。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测,特别是依据2024年GINA标准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标准,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哮喘。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治疗是控制哮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公众应增强对哮喘的认识,积极配合医疗,才能有效应对这一疾病带来的挑战。

郑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下一篇便隐血阳性≠痔疮:结直肠癌的隐蔽信号解码
上一篇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的预防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