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围术期辅助治疗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复杂且综合,围术期辅助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旨在探讨胃癌围术期辅助治疗的现状、争议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胃癌围术期治疗概述
围术期治疗是指在手术前后实施的系统性治疗,旨在清除潜在的微转移病灶,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对于胃癌患者,围术期治疗通常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两个阶段。
二、术前新辅助治疗
术前新辅助治疗主要适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其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清除潜在的微转移病灶。常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研究表明,术前新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病理缓解率和R0切除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
三、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主要针对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旨在清除术后残余的微小病灶,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常用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然而,关于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和最佳方案选择,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四、术后辅助治疗的争议与挑战
尽管术后辅助治疗在理论上具有清除微小病灶、降低复发风险的潜力,但临床实践中,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患者的病理分期、肿瘤生物学特性以及全身状况等因素均可能影响辅助治疗的疗效。其次,不同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各异,如何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是一个挑战。此外,患者对辅助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五、免疫治疗在术后辅助阶段的作用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目前免疫治疗在胃癌术后辅助阶段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部分小样本研究,如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初步提示可能降低复发风险,但仍需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验证。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最佳联合用药方案以及安全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六、未来展望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胃癌的围术期辅助治疗将更加精准化和个体化。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的分子分型和基因检测,可以预测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反应,从而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此外,新型免疫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以及联合治疗策略的不断涌现,也将为胃癌的围术期辅助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七、结语
胃癌的围术期辅助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理分期、肿瘤生物学特性、全身状况以及治疗耐受性等因素,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应积极参与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期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傅敏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