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简称ASCVD)是当今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病因,约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80%以上。ASCVD包括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ASCVD的康复治疗的科学指导和关键步骤。
ASCV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血管内皮损伤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质成分沉积于受损部位,形成脂质条纹。随着时间推移,脂质条纹逐渐演变为纤维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斑块破裂可触发急性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ASCV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等不可控因素,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可控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ASCVD的关键。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治疗在ASCVD患者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ASCVD的康复治疗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早期活动:急性期后尽早开始床边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状态,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为后续康复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有氧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提高心肺耐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以不引起不适为度。
肌力训练:进行适度的肌力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能力。肌力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训练强度和方式应根据患者的肌力水平和运动能力个体化制定。
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可采用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多种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改善饮食习惯,控制盐、糖、脂肪摄入;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保证充足睡眠等。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改善计划。
药物治疗:在康复治疗的同时,遵医嘱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是控制ASCVD危险因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评估康复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康复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按照医嘱定期复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总之,ASCVD的康复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通过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ASCVD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再发的风险。医患双方要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ASCVD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努力改善生活方式,以期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刘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