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内膜下脂质、胶原纤维、钙化等物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动脉壁变厚、僵硬,最终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十年。在这一过程中,动脉壁内膜下的脂质、胶原纤维、钙化等物质逐渐沉积,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会导致动脉壁变厚、僵硬,进而影响血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全身各处的动脉,包括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引发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严重疾病。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采取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平衡膳食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建议增加全谷物、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应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这些物质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等,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此外,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适量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血管弹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有氧运动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9的范围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戒烟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适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增加高血压风险,因此建议限制饮酒量。对于不饮酒的人群,无需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而开始饮酒。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定期体检,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有助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高脂血症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压力,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
总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盲目相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软化血管"方法,不仅达不到预防目的,还可能延误病情。只有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途径。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动脉粥样硬化,享受健康生活。
陈柳莹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