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病率约占所有NHL病例的20-30%,位居第二。由于其生长缓慢、症状不典型,常被称为“隐匿者”。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的角度,详细解析滤泡性淋巴瘤的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情况。
1. 疾病原理
滤泡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的B细胞,这些B细胞在淋巴结的滤泡区域内异常增殖形成肿瘤。正常情况下,B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产生抗体以对抗外来病原体。然而,在滤泡性淋巴瘤中,这些B细胞癌变,失去了正常的免疫功能,反而对机体造成损害。
滤泡性淋巴瘤的主要特征是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形成滤泡结构,这些滤泡结构常为小叶状,由中心的生发中心和周围的边缘区组成。生发中心是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要场所,而边缘区则富含未分化的B细胞。滤泡性淋巴瘤细胞主要来源于生发中心的B细胞,因此其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2. 临床表现
滤泡性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随着病情进展,肿瘤细胞可侵犯其他器官,如脾脏、肝脏和骨髓等,引起相应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3. 诊断方法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通过淋巴结活检,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从而确诊。此外,影像学检查如CT或PET-CT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布和侵犯范围。骨髓穿刺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查可用于评估骨髓受累情况。
4. 治疗方案
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
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取观察等待策略,定期复查以评估病情进展。
化疗:对于有症状或病情进展的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等。
免疫治疗:利妥昔单抗等靶向CD20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通过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
放疗:对于局限性病灶或化疗后残留的病灶,可采用放疗以控制病情。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且高危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治疗效果。
5. 预后情况
滤泡性淋巴瘤的五年生存率约为70-80%,但由于其生长缓慢,完全治愈较为困难。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治疗后可实现长期生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滤泡性淋巴瘤作为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手段丰富。对于患者而言,及时就诊、规范化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加强对滤泡性淋巴瘤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疾病认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张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