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心脏疾病。这种病变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导致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动脉壁内脂质(主要是胆固醇)的积累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这一过程始于内皮细胞的损伤,随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进入动脉壁,被氧化修饰,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积累导致脂质条纹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脂质条纹进一步发展为纤维斑块。
纤维斑块由脂质核心、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和炎症细胞组成,脂质核心富含胆固醇和细胞碎片。随着斑块的增长,它可能变得不稳定,容易破裂。当斑块破裂时,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这可能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通常由体力活动诱发,休息时缓解,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需氧量增加所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是症状的频繁发作和严重程度增加,可能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则是由于冠状动脉的完全闭塞导致的心肌组织持续性缺血和坏死。
治疗冠心病的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心肌梗死和改善预后。这包括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胆固醇降低药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和控制体重,也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心病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血液检查。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肌缺血的证据,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位置。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防策略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和控制体重。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降脂药物和抗糖尿病药物来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通过理解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减少其对全球人口健康的影响。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是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变生活方式,同时对已确诊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铁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