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VD),通常被称为冠心病,是一种广泛影响全球人口的心脏疾病。该病症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内脂质、血液成分、细胞因子等物质沉积形成的斑块,导致血管壁变厚、硬化,并逐渐狭窄甚至闭塞。这种病变最常见于冠状动脉,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一系列心脏问题。
冠状动脉是为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的重要血管。当这些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而狭窄或阻塞时,心肌可能因缺血、缺氧而受损,甚至坏死。冠心病的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心悸,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胸痛,也称为心绞痛,是由于心脏肌肉因血液供应不足而产生的疼痛感。气短则可能是因为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心悸可能是由于心脏节律异常或心脏负荷增加所引起的。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等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风险因素。高脂血症指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可能增加脂质在动脉壁的沉积。高血压则可能导致血管壁的持续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糖尿病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脂质代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吸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损伤血管内皮,增加斑块形成的风险。肥胖和缺乏运动则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建议公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血压,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均衡饮食包括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水平。戒烟限酒可以减少血管损伤和氧化应激。控制体重和血压有助于减少心脏负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定期进行血脂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脂血症。
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还需药物治疗,如降脂药、抗血小板药和抗高血压药等,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脂药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抗血小板药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抗高血压药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血管壁的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心血管事件。对于狭窄或阻塞严重的冠状动脉,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甚至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是通过将球囊导管插入狭窄的冠状动脉,然后充气以扩张血管,恢复血流。支架植入术则是在扩张后的血管内放置一个金属或药物洗脱支架,以保持血管的开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通过将其他部位的血管移植到冠状动脉,绕过狭窄或阻塞的部位,以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一个长期的、进展性的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律的药物治疗,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医疗团队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通过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王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