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全球有超过80万人被诊断出肝癌,而其中约有78%的患者死于该疾病。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肝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肝功能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异常升高往往提示肝脏存在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诊断中最重要的血清标志物之一。AFP是一种胚胎期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在成人正常情况下含量极低(通常小于20μg/L)。然而,在肝癌细胞中,AFP的表达会显著增加,因此通过检测血清中AFP的水平,可以作为肝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值得注意的是,AFP水平升高并不特异于肝癌,某些良性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和生殖系统肿瘤(如睾丸癌、卵巢癌)也可能导致AFP水平升高,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除了AFP,还有其他一些肝癌标志物,如AFP-L3、DCP等,它们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AFP-L3是AFP的一个亚型,其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往往高于良性肝病患者,因此检测AFP-L3有助于提高肝癌诊断的特异性。DCP,即去羧基凝血酶原,是一种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其在肝癌患者中的水平往往升高,可作为AFP的补充检测指标。
对于肝癌的高风险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等,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癌标志物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肝脏病变。此外,非侵入性检查如肝脏超声也是早期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肝脏超声可以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对于AFP水平不高的早期肝癌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超声检查可疑的患者,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的信息,有助于明确诊断。
除了定期检查,高风险人群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均衡饮食应以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烧烤等高脂肪食物。适量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肝脏代谢,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次30分钟以上。戒烟限酒可以减少肝脏负担,降低肝癌风险。
全社会也应共同营造早诊早治的环境,提高公众对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视程度。政府、医疗机构、媒体等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普及肝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同时,应建立健全肝癌筛查体系,为高风险人群提供定期筛查服务,实现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通过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癌标志物检测,结合非侵入性检查如肝脏超声,可以及时发现肝脏病变,为肝癌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肝癌的死亡率,为肝癌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杨云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