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生物学特征相对温和,但具有复发倾向。在临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HSCT后复发仍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疾病分期与复发风险
滤泡性淋巴瘤的分期主要依据Ann Arbor分期系统,结合国际预后指数(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FLIPI)和FLIPI2进行综合评估。FLIPI指数根据年龄、Ann Arbor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及淋巴结受累区域数五个因素计算得出,FLIPI2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分期越高,预后相对较差,HSCT后复发风险相应增加。
移植类型与复发风险
根据移植类型,HSCT可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SCT, Auto-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SCT, allo-HSCT)。Auto-HSCT由于移植物中可能含有微小残留病灶,复发风险较高;而allo-HSCT因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raft-Versus-Lymphoma, GVL)的存在,复发风险相对较低,但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等并发症风险。
供体选择与复发风险
供体选择对移植复发风险同样具有影响。对于自体移植,患者自身疾病负荷及微小残留病灶水平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异基因移植中,全相合供者、半相合供者及脐血等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其移植相关死亡率、复发风险及GVHD发生率存在差异。
降低复发风险的策略
精确分期:通过综合评估FLIPI及FLIPI2等预后指数,精准分期,筛选适合HSCT的患者。
优化移植方案:根据疾病负荷、供者类型等因素,个体化选择移植方案,如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 RIC)等。
监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通过流式细胞术、二代测序等技术监测MRD水平,指导治疗决策。
免疫治疗:CAR-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型免疫治疗手段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接受HSCT后复发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精确分期、优化移植方案、监测MRD及免疫治疗等综合策略,可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然而,HSCT的最佳时机、方案选择及个体化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梁建亮
佛山市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