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二位。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辅助治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辅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疗法,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免疫治疗的核心机制在于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并攻击癌细胞。在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中,免疫治疗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
阻断免疫抑制信号:通过使用PD-1/PD-L1通路抑制剂等药物,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PD-1/PD-L1抑制剂已经成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主流选择,尤其是对于微卫星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患者。
增强机体免疫应答:通过细胞因子或疫苗等手段,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例如,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细胞因子,能够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强其呈递肿瘤抗原的能力,进而激活T细胞。
工程化T细胞技术:利用CAR-T细胞疗法等技术,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虽然CAR-T细胞疗法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已经展现出一定的疗效和前景。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辅助治疗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对于部分高风险结直肠癌患者,除了传统的辅助化疗外,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研究显示,MSI-H或dMMR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较好的响应。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免疫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优选方案。
然而,免疫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的基因型、患者的免疫微环境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均可能对免疫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并结合患者的意愿和经济状况进行决策:
肿瘤基因型:MSI-H/dMMR是免疫治疗的重要预测标志物,但并非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均具有这一特征。此外,肿瘤突变负荷(TMB)等其他生物标志物也在免疫治疗的预测中发挥作用。
免疫微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和状态,对免疫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例如,肿瘤浸润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可能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免疫背景和反应性存在差异,可能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此外,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也需要在治疗决策中予以考虑。
除了关注治疗效果,患者的整体管理同样重要。心理支持和营养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帮助他们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副作用,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总体而言,免疫治疗为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药物的开发,免疫治疗有望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医生需不断更新知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未来,免疫治疗有望与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
方菲
贵港市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