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然而,即使进行了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仍然面临远处转移的风险,这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本文旨在探讨胃癌切除术后远处转移的治疗策略及其对生存期的改善。
胃癌切除术后远处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肺和腹膜。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不佳,平均生存期仅为0.5至1年。然而,通过规范化、积极的治疗策略,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化疗作为传统的治疗手段,能够对广泛的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靶向治疗则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标志物,通过阻断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长期生存潜力。
除了上述治疗手段外,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的调整及营养支持也是改善生存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如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缓疾病进展。营养支持则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
在化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类、铂类药物和紫杉醇类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口服或腹腔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化疗的疗程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在靶向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赫赛汀、贝伐单抗等。这些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VEGF等分子,阻断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在免疫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恢复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
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MDT)。MDT团队通常包括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通过MDT讨论,可以制定出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对于部分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姑息性手术、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和病理检查等。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
总之,胃癌切除术后远处转移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治疗手段,并重视患者的心理、生活方式和营养支持。通过规范化、积极的治疗策略,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对于胃癌患者而言,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而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积极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未来,随着新药、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谭雪峰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