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在全球范围内均排名前列。因此,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其早期症状的识别和早期治疗的重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的早期症状往往比较隐匿,缺乏特异性,因此容易被忽视。这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疾病已进展至中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然而,如果能够识别出胃癌的癌前病变征兆,我们就能在疾病早期采取行动,从而大大提高治愈的可能性。
癌前病变是指那些可能发展为癌症的病理状态,它们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在这个阶段,如果能正确识别并及时治疗,可能阻止胃癌的发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胃癌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这是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特征为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和胃腺体减少或消失。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这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定期复查和治疗极为重要。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内镜下治疗。
胃息肉
:胃息肉是胃黏膜上的良性肿瘤样生长,其中一些具有恶变潜能,特别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腺瘤性息肉。对于胃息肉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并在必要时进行切除,以降低癌变风险。此外,对于切除的息肉,应进行病理检查,以评估其恶变风险。
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长期炎症导致的组织缺损,部分胃溃疡患者可能发展为胃癌。胃溃疡患者应定期复查,警惕癌变风险。对于反复发作的胃溃疡,应积极寻找并治疗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以降低癌变风险。建议胃溃疡患者在治疗期间,每3-6个月进行一次胃镜复查,以监测溃疡的愈合情况和是否有癌变迹象。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替代,这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密切监测病变进展,并积极治疗相关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胃镜复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引起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细菌,长期感染可增加胃癌风险。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尽早进行根除治疗,以降低胃癌风险。建议使用标准的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进行根除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呼气试验,以评估根除效果。
除了上述癌前病变,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增加胃癌风险,如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脂、熏制食品等)、吸烟、饮酒、遗传因素等。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也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建议每日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胃癌风险。
识别胃癌癌前病变的征兆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至关重要。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有上述癌前病变风险因素的人群。一旦发现癌前病变,应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胃癌的早诊早治贡献力量。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医学检查,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风险,保护更多人的健康。
洪清琦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