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HBV的传播途径广泛,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在全球范围内,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约78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死于肝硬化和肝癌。本文将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在降低肝癌风险中的必要性。
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加速肝纤维化进程,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细胞广泛坏死和纤维化的结果,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据统计,慢性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15倍,发展为肝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100倍。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主要依靠疫苗接种。然而,对于已经感染HBV的患者而言,定期监测和抗病毒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多种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的问世,如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研究表明,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肝癌发生率可降低50%以上。此外,及时的抗病毒治疗还能减缓肝硬化的进展,降低肝硬化相关的并发症,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
那么,哪些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呢?一般来说,以下患者需要考虑抗病毒治疗: 1. HBeAg阳性患者,HBV DNA≥20,000 IU/mL(相当于100,000拷贝/mL),ALT持续升高; 2. HBeAg阴性患者,HBV DNA≥2,000 IU/mL(相当于10,000拷贝/mL),ALT持续升高; 3. 存在肝硬化的患者; 4. 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 5. 有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除了抗病毒治疗,患者还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学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酒、戒烟、控制体重等,以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
总之,对于慢性乙肝患者而言,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降低肝癌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医患共同努力,相信可以降低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肝癌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乙肝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载量、肝功能状态、肝硬化程度等。因此,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慢性乙肝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肝癌风险,改善预后。通过医患共同努力,相信可以降低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唐振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