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结直肠癌的新增病例每年超过100万,死亡人数也接近50万。本文将从结直肠癌的定义、病理类型、高危因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以提升公众对肠癌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位于小肠和直肠之间,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固态粪便。直肠位于结肠末端,负责储存粪便,直至排出体外。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结直肠癌的90%以上。腺癌起源于结肠和直肠的腺体,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慢性炎症等。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模式,以及长期摄入加工肉类和红肉,均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此外,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也属于高危人群,应予以特别关注。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年龄(50岁以上)、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等。
排便异常是结直肠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或腹泻)、大便形状变细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肠道肿瘤阻塞或刺激肠道有关。便血可能是鲜红色或暗红色,与粪便混合或附在粪便表面。排便习惯改变可能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等。大便隐血试验是一种简便的筛查方法,可以检测粪便中的微量血液,有助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肠镜检查则是确诊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是根治性治疗的首选,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等因素。对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和靶向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前景,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在于健康饮食和定期筛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保持适量运动等均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风险。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致癌物与肠道黏膜的接触机会。对于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起开始定期进行肠镜筛查,以实现早诊早治。此外,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还可以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以评估患病风险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总之,结直肠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普及肠癌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希望本文能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肠癌防治信息,助力结直肠癌的防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崔雯铭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