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体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治疗过程的影响,常常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下降及生存期缩短。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对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意义。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多样,包括肿瘤细胞消耗大量能量、肿瘤引起的代谢紊乱、厌食、恶心呕吐、疼痛、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导致患者摄入减少、消耗增加,最终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营养不良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治疗耐受性下降、感染风险增加、伤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及生存期。
肠内外营养支持包括多种实施方法。首先,饮食调整是基础,患者应根据营养师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鱼、肉、蛋、奶等,同时保证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以维持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对于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针对性地补充所需营养素,如蛋白质粉、维生素片等。
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管饲的方式,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患者的胃肠道,这种方式更符合生理需求,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常用的肠内营养液包括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等,根据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及营养需求选择。肠内营养的优点是并发症较少,更易被患者接受。但肠内营养需要一定的胃肠道功能,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全或完全不能进食的患者,肠内营养难以实施。
肠外营养则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素,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适用于胃肠道功能不全或完全不能进食的患者。肠外营养可以迅速补充能量和营养,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可能存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需要严格无菌操作及监测。
个性化的营养计划制定是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关键。每个患者的营养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其疾病状况、治疗阶段、营养状况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这需要肿瘤科医生、营养师、护理人员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共同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和调整营养计划。评估方法包括膳食调查、体重变化、生化指标、人体成分分析等。营养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两者联合应用,同时考虑患者的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
总之,肠内外营养支持在肿瘤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应重视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个性化的营养支持,助力患者抗击疾病,重拾健康。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主动参与营养治疗,为战胜肿瘤增添一份力量。
任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