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和预防已成为医学界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肝癌的成因、预防措施以及早期筛查和治疗策略,以期提高公众对肝癌防治的认识,强化健康教育,进而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肝癌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因素。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细胞损伤、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据估计,全球约有50%的肝癌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长期酗酒:酒精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肝细胞损伤、脂肪变性,增加肝癌的风险。长期酗酒者患肝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
非酒精性脂肪肝: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肝癌的新兴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患肝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黄曲霉素等霉菌毒素、某些工业化学品和环境污染等,均可增加肝癌的风险。长期接触这些致癌物质的人群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遗传因素:家族性肝癌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增加个体患肝癌的风险。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肝癌的筛查和监测。
了解肝癌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制定更有效的预防策略。例如:
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接种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手段,可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建议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建议所有慢性肝炎患者定期复查,必要时接受抗病毒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减少酒精摄入,维持健康体重,均衡饮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减少对已知致癌化学物质的接触,如某些工业化学品和环境污染等,可降低肝癌的风险。建议高危人群采取防护措施,避免长期接触致癌物质。
早期筛查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建议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肝脏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而AFP是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提示肝癌的可能性。这些筛查手段能够帮助医生在肝癌的早期阶段发现病变,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治疗方面,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靶向药物治疗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首选治疗方法,可实现根治。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肝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是全球性的挑战。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肝癌防治的认识,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为肝癌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苏萌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白象新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