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消化道肿瘤,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在东亚和非洲地区更为常见。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治疗困难和预后不佳。因此,对肝癌的病理进程和早期筛查策略的了解至关重要,以降低肝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肝癌的隐匿性进展主要表现在其初期缺乏明显症状,患者往往在疾病进展到中晚期才意识到。肝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肝脏持续损伤,增加肝细胞癌变的风险。
肝癌的病理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肝细胞的基因突变、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以及血管生成等。肝细胞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或致癌基因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如炎症反应和免疫逃逸,也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血管生成是肿瘤获取营养和氧气的重要途径,也是肿瘤扩散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早期筛查策略至关重要。血清标志物检测是常用的筛查手段之一,甲胎蛋白(AFP)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指标。AFP在肝癌患者中的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因此需要与其他标志物如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DCP)等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另一重要手段,包括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这些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对肝癌的定性和分期具有重要作用。超声检查因其无创性和便捷性,常作为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CT和MRI则因其高分辨率和对肝脏结构的详细显示,成为对疑似肝癌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断的重要工具。
对于肝癌高风险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长期饮酒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等,定期进行肝癌筛查是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肝癌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早期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肝癌的隐匿性进展和高致死率提示我们,必须重视肝癌的早期筛查和干预。通过综合应用血清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筛查策略,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监测,可实现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从而降低肝癌的死亡率。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肝癌的分子机制,开发更敏感和特异的筛查标志物,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
除了上述筛查和治疗手段外,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预防肝癌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减少肝癌的发病因素,如积极治疗慢性肝炎、戒酒、控制体重和改善饮食习惯等。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率,从而减少肝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对于已经确诊的肝癌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外,还应重视康复和随访。肝癌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可能出现的复发。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指导,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总之,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肝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康复,我们有望降低肝癌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这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共同为肝癌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唐银河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白象新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