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以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根据全球肿瘤统计数据,肝癌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尤其在亚洲地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在肝癌的治疗领域,围术期治疗策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以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本文将深入解析围术期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关键角色及其降低复发风险的贡献。
围术期治疗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一系列策略,这些措施的共同目标是降低肝癌的复发率和转移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这一综合治疗策略细分为三个阶段:新辅助治疗、术中相关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实施的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体积,控制微转移,以及增强肿瘤的可切除性。特别是对于具有高风险复发转移特征的患者,例如存在微血管侵犯、肉眼癌栓、多发肿瘤、卫星结节等,新辅助治疗尤为关键。通过新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肿瘤的生物活性,为手术切除创造有利条件,并评估肿瘤对治疗的敏感性,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常见的新辅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中相关治疗
术中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包括术中超声检查和术中射频消融等,这些措施的目的是确保肿瘤的彻底清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术中治疗的成功关键在于精确评估肿瘤的范围和深度,及时处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术中超声检查可以实时监测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指导手术切除的范围;而术中射频消融则可以对肿瘤周围的微小病灶进行补充治疗,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旨在消灭可能残留的微小病灶,以防止复发。治疗方式根据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分子分型等因素综合判定,包括局部治疗(如经动脉介入、放疗等)和系统性药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多学科团队(MDT)共同决策治疗方案,涵盖外科、介入科、放疗科、肿瘤内科、感染科或肝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确保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和最优化。
转化治疗
转化治疗是围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针对那些原本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通过增加有功能的剩余肝脏体积(FLR)和肿瘤学转化等干预手段,使其获得手术机会。这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可行性,而且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增加了治愈的可能性。转化治疗通常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等,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从而为手术创造条件。
肝癌围术期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强调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通过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学科合作的深化,肝癌围术期治疗将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未来,新药研发、治疗技术创新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完善,将使肝癌围术期治疗实现更精准、高效和人性化的目标,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段旭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