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青年胃癌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探讨青年胃癌的成因时,遗传因素尤其是CDH1基因突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CDH1基因,也被称为E-cadherin基因,其编码的E-cadherin蛋白在细胞间黏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维持上皮细胞极性和组织结构完整性的关键分子。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CDH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E-cadherin功能丧失,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黏附,增加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性,进而促进胃癌的发生。研究表明,CDH1基因突变与胃癌的侵袭性、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青年胃癌患者往往具有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存在CDH1基因突变。这种突变不仅增加了胃癌发病的风险,而且使得胃癌在青年人群中的表现形式更为隐匿,症状不明显,导致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据统计,确诊时约60%的青年胃癌患者已处于晚期,这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对于持续两周以上的胃部不适,尤其是青年人群,应尽早就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胃癌。
除了遗传因素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压力也是诱发青年胃癌的重要因素。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许多青年人依赖外卖等快餐,这些食物往往高盐、高脂,长期摄入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同时,持续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失调,进一步诱发胃癌。有研究表明,精神压力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压力越大,胃癌的发病风险越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内镜检查是发现胃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青年人群,应定期进行内镜筛查。此外,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CA72-4等的检测,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已确诊的青年胃癌患者,应根据肿瘤的分期、分子分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改善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以及合理调整工作和生活压力,对于预防胃癌同样重要。建议青年人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腌制、熏制、高脂食物;同时,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CDH1基因突变与青年胃癌的关系密切,了解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对于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制定预防措施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在未来更好地破解胃癌的遗传密码,为青年胃癌的防治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策略。同时,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年人群对胃癌的认识,加强健康宣教,对于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战胜胃癌这一顽疾贡献力量。
邢言珂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