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生物学行为异常复杂。本文将深入探讨胃癌肿瘤细胞扩散的生物学机制,揭示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异常及信号传导途径改变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胃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机制涉及多个层面。在基因层面,多种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胃癌细胞的异常增殖。例如,抑癌基因的失活和原癌基因的激活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增加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这些基因改变不仅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还可能干扰细胞凋亡的正常进行,使细胞逃避自然死亡,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蛋白质表达异常也是胃癌细胞扩散的关键因素。肿瘤抑制蛋白和促癌蛋白的表达失衡会改变细胞的行为,包括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在胃癌中,某些蛋白质的过表达或缺失,如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会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潜能。
信号传导途径的改变对胃癌细胞的扩散同样至关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如Wnt/β-catenin、TGF-β/Smad和PI3K/AKT/mTOR等,在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在胃癌中,这些信号途径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可导致细胞行为的改变,进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远处转移。
胃癌细胞的扩散方式多样,主要包括直接侵犯、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直接侵犯是指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周围正常组织。淋巴转移涉及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通过淋巴系统传播至远处淋巴结。血行转移则是肿瘤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
细胞黏附分子的改变、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和血管生成对胃癌的侵袭与转移具有重要影响。细胞黏附分子如整合素家族成员的异常表达可减弱细胞间的黏附,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血管生成为肿瘤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同时也是肿瘤细胞转移的重要途径。
此外,胃癌细胞的扩散还受到免疫逃逸的影响。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如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表达,降低肿瘤抗原的呈递效率;或分泌免疫抑制因子,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胃癌细胞的扩散还与肿瘤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肿瘤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如增强糖酵解和脂肪酸合成,以满足其快速增殖的需求。这些代谢改变不仅为肿瘤细胞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原料,还可能通过影响微环境的酸碱平衡,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综上所述,胃癌细胞的扩散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异常、信号传导途径改变、细胞黏附分子改变、肿瘤微环境、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和代谢异常等多个层面。深入理解这些生物学机制,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胃癌早期症状的认识,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同时,针对这些机制的研究和干预,为胃癌的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有望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李家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