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作为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其严重性不容忽视。这种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肿瘤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转移潜力,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迅速恶化,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肾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了解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此外,有家族史或处于高风险群体中的个体,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
肾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尿、腰痛或肿块等症状。血尿是肾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血尿或镜下血尿。腰痛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引起的,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钝痛或绞痛。肿块则是由于肿瘤体积增大,导致肾脏外形改变。此外,体重下降、发热和贫血也可能是肾癌的警示信号。由于症状可能较为隐匿,定期体检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在有家族史或处于高风险群体中的个体。
在诊断方面,医学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扫描和MRI是检测肾癌的主要手段。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实时等优点,可作为初步筛查方法。CT扫描和MRI则能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及有无侵犯周围组织。尿液和血液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的测定,也有助于肾癌的诊断。尿液检查可发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血液检查可评估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等。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等,在肾癌患者中可能升高,有助于辅助诊断。
一旦确诊,治疗策略将依据肿瘤的阶段、位置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定制。治疗肾癌的早期突破包括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射频消融等方法。手术切除是肾癌治疗的首选,尤其是对于局限性肾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和保留肾脏的手术技术不断优化,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和术后并发症。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通过干扰肿瘤生长的信号通路或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定靶点,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mTOR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贝伐珠单抗等。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杀伤作用。常用的免疫药物包括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射频消融则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适用于部分早期小肾癌。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肾癌患者还应重视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包括手术、药物治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转移。个体化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免疫表型等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
早期治疗不仅能够提高肾癌患者的生存率,还能减少治疗带来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因此,公众应提高对肾癌的认识,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通过早期治疗的突破,肾癌患者的生存希望得以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改善。同时,患者及家属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癌的诊治水平将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
郑玮薇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