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这个在医学界备受关注的恶性肿瘤,因其隐匿的起病方式和缺乏典型早期症状而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全球范围内,肝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很多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阶段,错过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因此,介入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了晚期肝癌患者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本文将详细探讨介入治疗的原理、效果及其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作用。
肝癌的病理学基础主要是肝脏细胞的异常增殖。这些细胞因基因突变而失去正常生长控制,最终形成肿瘤团块。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可能侵犯周围组织,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发生远处转移。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不仅参与物质代谢,还具有解毒和免疫功能。因此,肝脏肿瘤的生长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由于肝脏的血流供应丰富,肝癌细胞易于通过血液途径扩散至全身,这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血管内途径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从而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风险。介入治疗包括多种技术,其中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RFA)是两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
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一种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同时局部药物浓度得到提高,增强了治疗效果。相比于全身化疗,TACE能够减少化疗药物对全身的副作用,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治疗方式。TACE的适应症包括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发肿瘤,或者肿瘤数目不超过3个的多发肿瘤,且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
射频消融(RFA)则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直接对肿瘤细胞进行加热,使其凝固坏死。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直径较小的肿瘤或手术难以切除的情况。RFA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实现精准治疗,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RFA治疗的适应症包括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的单发肿瘤,或肿瘤数目不超过3个且直径小于2厘米的多发肿瘤。
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其微创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使得患者恢复更快。此外,由于介入治疗的可重复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对于那些不能手术切除或不适合进行肝移植的患者而言,介入治疗成为了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介入治疗在肝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以微创、可重复、定位精准的特点,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的方法也在不断优化,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和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以期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总的来说,介入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将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谢强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