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和优化。介入治疗技术以其微创性、快速恢复和确切疗效,成为肝癌治疗领域的新宠。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原理、方法及效果评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肝癌介入治疗技术基于影像学引导,通过穿刺技术将药物或其他治疗物质直接输送至肿瘤内或周围,以实现对肿瘤的局部控制。该技术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和酒精注射等方法。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及栓塞剂注入肝动脉分支,使肿瘤缺血坏死的同时,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药物浓度,增强疗效,减少全身毒副作用。TACE是肝癌介入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能够显著减少肿瘤体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然而,TACE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栓塞剂分布不均等问题,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技巧。
射频消融(RFA):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至60-90℃,导致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适用于直径≤5cm的单发或多发肿瘤。RFA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早期肝癌患者。RFA治疗能够实现肿瘤的完全消融,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RFA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邻近大血管、胆管等结构的肿瘤消融效果欠佳,可能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微波消融(MWA):通过微波能量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温度迅速升高,产生凝固性坏死,适用于直径≤5cm的肿瘤,且对邻近大血管的肿瘤也有一定疗效。MWA治疗具有消融效率高、治疗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MWA治疗能够实现肿瘤的快速消融,减少术中出血风险。然而,MWA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大,可能导致胆管损伤、胆瘘等并发症。
酒精注射:将无水酒精直接注入肿瘤内,使肿瘤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导致肿瘤组织坏死,适用于直径≤3cm的小肝癌。酒精注射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合并症多的患者。酒精注射治疗能够实现肿瘤的完全坏死,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酒精注射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较大肿瘤的疗效欠佳,可能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估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治疗后肿瘤的体积缩小、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及生存期延长等均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此外,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密切监测肿瘤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
总之,肝癌介入治疗技术以其微创、高效的特点,在肝癌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介入治疗有望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未来,我们期待介入治疗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效果。同时,也需要不断优化介入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肝癌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有望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敖强
临沧市人民医院